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7-27
寧華文
今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把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項必須長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鹽湖區紀委監委深入貫徹《意見》精神,把廉潔文化建設作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礎性工程,以文化人、以廉潤心,不斷夯實全面建設清廉鹽湖的思想根基,為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提供有力支撐。
與時俱進加強陣地建設。廉潔文化陣地將抽象的廉政理念用有形的文化載體加以呈現,用活潑多樣的文化形式加以傳播,是承載廉潔文化基因的“活字典”、引領廉潔思想風尚的“方向標”,是發揮文化建設長期性、持久性和滲透性作用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區紀委監委在用活用好報紙、期刊、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的基礎上,以市區兩級警示教育基地為主要教育陣地,對鄉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的宣傳展板、硬件設施進行提檔升級,充分發揮廉潔文化在基層治理中的教育作用。同時,結合鹽湖特色文化,認真研究并挖掘提煉舜帝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和牛莊紅色文化的現代教化意義,先后打造了舜帝陵、關王廟、牛莊3個廉政文化示范點,進一步開辟學習反腐倡廉決策部署的新渠道,拓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新陣地,打造傳播廉政文化的新窗口,持續增強廉潔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因地制宜挖掘文化資源。運城是關公故里、德孝圣地,歷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蘊深厚,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打造一批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廉政文化作品,將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理念以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滲透到每個黨員干部思想靈魂深處,使其敬畏組織、敬畏權力、敬畏人生,做到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心不動于微利之誘,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獨慎初慎微慎友。近年來,區紀委監委結合干部群眾對蒲劇的鐘情喜愛,先后創作河東說唱道情《一堂特殊的黨課》和大型廉政蒲劇三部曲《護法滅親》《血濺烏紗》《巡鹽御史》,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廉政氛圍。特別是今年3月份以來,我們深入挖掘明末名臣曹于汴的廉政故事,精心打造了大型廉政戲劇精品《大明廉吏曹于汴》,以新穎獨特的排導手法和韻味十足的音樂唱腔,讓廣大干部群眾見證一代廉臣曹于汴懲治貪腐、敢于擔當的傲世風骨,領略鹽湖歷來滌蕩罪惡、清正純潔的廉政底蘊,通過將廉政文化“化虛為實”,使傳統廉潔思想煥發時代價值,讓黨員干部從中汲取養分,不斷涵養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抓好關鍵做實警示教育。開展警示教育,是常態化開展廉政“體檢”、撣掃思想“灰塵”的有力舉措,更是強化思想震懾、弘揚廉潔文化的重要方法。近年來,區紀委監委牢牢把握懲、治、防辯證統一的工作思路,堅持把懲治威懾、監督約束、教育引導、建章立制結合起來,發揮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懾、教育作用,幫助引導黨員干部常念“緊箍咒”、筑牢“防火墻”。比如,在村(社區)“兩委”干部換屆的關鍵節點,組織全區21個鄉鎮(街道)2490余名村組干部參加“以案為鑒,警鐘長鳴”主題巡回警示教育活動,切實嚴明換屆紀律、嚴肅換屆風氣;在“三個一批”重點村治理整治中,以24個真實案例設置8塊宣傳展板,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鄉鎮和村組干部再上一次警示教育課,進一步深化以案促改,助力建設清廉村居;在今年7月1日,召開全區紀檢監察系統警示教育大會,通報紀檢監察干部典型案例、講授專題黨課,推動廉潔文化建設各項要求和風清氣正的良好生態首先在紀檢監察系統落地生根、涵養形成。
面向群眾豐富文化實踐。廉潔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和發展,只有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把清廉理念融入風俗習慣、貫穿群眾生活,寓教于樂、寓學于趣,才能不斷拓展廉潔文化的視野,豐富廉潔文化的內容,使廉潔文化煥發生機、充滿活力。近年來,區紀委監委先后舉辦“翰墨初心,清風鹽湖”廉政書畫展,展出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作品160余幅,參觀人數超過5000人次;創作了《漫說“破壞優化營商環境24種行為”》《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職守》系列剪紙作品,在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在今年全市開展的黨員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中,我們創作《“巧剪”助推作風大整頓》主題剪紙,編印鹽湖傳統文化和廉政文化合集《忠義長歌》圖書,切實為黨員干部提供系統性、多層面、全覆蓋的廉政文化作品集,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廉榮貪恥、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鹽湖區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